找到相关内容1028篇,用时1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石头希迁大师参同契心要论

    执着于我,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,这末那识的“我”是什么呢?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。   阿赖耶识又名藏识,即有能藏(含藏一切法的种子)。所藏(受前七识所熏习)、执减(受第七识所执取)三义,它是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778600.html
  • 佛学问答——惟贤长老答

    没有标准没有正见,你就等于那个墙上的草,风吹两面倒,自己拿不定主意,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走。所以首先要有正见,正见是最要紧的。 怎样培养正见呢?需要先天、后天的结合。先天有善根,道根根基好,再加上后天的熏习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878881.html
  • 佛经启悟法

    起来,相续相牵,熏习不已,便成了阿赖耶识。   因此,就使我们原始清静纯真的本性,变成了染净交参的识,这识再因妄想而起概念---佛法上称为阿赖耶识中的见分。   再因这妄想概念,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...

    悟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979018.html
  • “详考其理,各擅宗涂”——玄奘西行求法的原委

    大小乘之有宗学派情有独钟,而应是反映了其时北方佛教义学方面偏重有宗的传宏状况。他受到的是有部、经部与瑜伽行派的思想熏习;严格的毗昙训练,成就了他日后一贯的论师风格——慎思明辨,于不同学说之间,缜密分析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5579872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“相”是色、声等相;“分别”是心、心所法;“名”是诠表色、心诸法的名言概念。“言说戏论习气”是指“相”与“分别”的显境名言和“名”的表义名言所熏习的两种习气。阿陀那识执持显境、表义两种名言习气,名为“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南岳大乘止观法门(2)

    梦喻以显三性三无性。譬如凡夫惯习诸法故即于梦中心现诸法。依他性法亦复如是。由无始已来果时无明及以妄想熏习真实性故。真心依熏现于虚相果报也。彼梦里人为睡盖所覆故。不能自知己身他身皆是梦心所作。即便执为...

    慧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1880943.html
  • 荆溪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

    心或就理来明体显体,皆可言对「体」的高度重视,而此对「体」的重视强度,自然于唐时形成一股风气,湛然的理具思想,特别就「具」来凸显「理」,即在此思潮的熏习下而酝酿出来。   就湛然的理具思想而言,其受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081704.html
  • 佛学与儒学

      佛学与儒学   作者: 向世陵   佛学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基本构成,长期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发展。儒与佛之间,既有相互敌视和争斗,也有相互借鉴和吸收。从先秦儒学、汉唐儒学到宋明新儒学,儒学盛衰的历史必然性可以从多方面予以总结,但儒学与佛学的相生相胜无疑最为引人注目。这一看似矛盾的情形,反映的正是中国哲学和文化发展的现实的需要。宋明新儒学——理学正是在佛学理论的刺激和熏习下,...

    向世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983171.html
  • 万世译经师——鸠摩罗什菩萨略传

    我们非常之大。业力是无始以来熏习所成之习性产生的惯性,这种惯性产生了势力,让一个人不由自主必须去承受各种际遇。但是,珍贵的佛法却能让我们经由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修行,以信愿行三力来改变业力。鸠摩罗什菩萨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086286.html
  •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

    引文资料来了解此中的阿赖耶识思想。   根据《摄大乘论》中所引《阿毗达磨大乘经》的引文来看,此经说到了阿赖耶识是染净一切法的所依,因为它含有众生无始以来熏习所成就的种子,由于这些种子的缘故,能生起...界名故,由此是因故,一切法等所依止。因体即是所依止义。由此有者,由一切法等所依有。87   这里的“界”指所依止的因体,就是种子。这是众生无始以来熏习所成就的,由于有熏习的种子,于是一切法才依之而生...

    上恒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53787347.html